今天是第16個世界炎癥性腸病日,為提高公眾對炎癥性腸病(克羅恩病、潰瘍性結(jié)腸炎)的認知,幫助患者科學(xué)管理疾病,我院消化內(nèi)科、皮膚科、風(fēng)濕免疫科的四位專家融合“線上+線下”平臺,為大家?guī)砹艘粓鼍实目破罩R分享。
精彩回顧,掃碼觀看
今天活動現(xiàn)場大家最關(guān)心的話題就是如果確診了炎癥性腸病患者究竟應(yīng)該怎么吃?消化內(nèi)科主任醫(yī)師李明松教授為您來解答
炎癥性腸病患者的飲食原則
李明松教授明確表示,高糖、高脂肪、高蛋白的食物與炎癥性腸病的發(fā)生、進展密切相關(guān)!“脂肪沉積在腸道會誘發(fā)或加重腸道炎癥,紅肉中的蛋白富含醋鹽氨基酸,同樣會加重腸道炎癥。”
因此,炎癥性腸病患者無論疾病活動期還是緩解期,像奶茶、運動飲料、炸雞薯條、火鍋、生魚片等食物不要碰!
炎癥性腸病患者
飲食管理上要遵循以下原則:
主食易消化
免疫原性低是炎癥性腸病患者選擇食物的重要原則,在主食方面盡量以大米為主。李明松教授建議,可將大米制作成米湯、粥品,更容易消化和吸收,緩解腸道負擔(dān)。
蔬果要少渣
炎癥性腸病患者建議盡量少吃或不吃蔬菜、水果,尤其是伴有腸道狹窄、穿透性病變的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,進食蔬菜水果不僅會加重腹痛、腹瀉,還會誘發(fā)加重病變。
處于緩解期的炎癥性腸病患者,如果每日大便為成型軟便,可以酌情適量進食蔬菜及水果。需要注意的是,蘋果具有收斂作用,如果大便干結(jié)、便秘同時伴有腸道狹窄、穿透性病變的患者則建議少吃或不吃蘋果。
蛋白質(zhì)要均衡
肉類是優(yōu)質(zhì)蛋白質(zhì)的主要來源,活動期患者要少量多餐進食肉類,緩解期患者則可以酌情多樣化食用。需要注意的是,部分臨床資料顯示,食用羊肉通常會誘發(fā)或者加重炎癥性腸病患者的病情,因此,不建議食用羊肉。此外,由于狗肉與羊肉的作用類似,IBD患者也不宜和不應(yīng)食用。魚肉雖然是低脂高蛋白,但是河鮮和海鮮免疫原性不同,建議緩解期患者適量食用熟河鮮,海鮮則需謹慎。
雞蛋是人體重要的優(yōu)質(zhì)蛋白和其他營養(yǎng)來源,對于炎癥性腸病患者尤其是活動期患者,建議食用蛋羹,營養(yǎng)豐富便于消化和吸收。但是生蛋清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,炎癥性腸病患者不適合吃生雞蛋。
奶制品優(yōu)選酸奶
牛奶存在一定的免疫原性,而且對于半乳糖不耐受的患者有可能會加重癥狀,需要謹慎食用。尤其是處于活動期的患者不建議喝生鮮牛奶,緩解期患者可以謹慎酌情嘗試。
酸奶經(jīng)過乳酸桿菌發(fā)酵而成,容易被消化和吸收,減輕腸道負荷,炎癥性腸病患者可以在餐后飲用酸奶。但是重度活動期的炎癥性腸病患者不建議食用。
總體來說,
炎癥性腸病患者的飲食要做到
“四要”、“四不要”:
“四要”:
低脂肪、低糖、適量蛋白
適量膳食纖維
高維生素
清淡易消化
“四不要”:
粗纖維食物
海鮮和牛奶
刺激性食物
生、冷及油膩食物
專家介紹
出診時間:
荔灣區(qū).大坦沙院區(qū)
周二上午
出診時間:
荔灣區(qū).大坦沙院區(qū)
周一、周四上午
出診時間:
荔灣區(qū).大坦沙院區(qū)
周一、周三全天、周二、周五上午
越秀區(qū).沿江院區(qū)(綜合樓)
周四全天
出診時間:
越秀區(qū).沿江院區(qū)
周一、周二、周五上午,周三下午
越秀區(qū).沿江院區(qū)(綜合樓)
周四上午